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全民激愤!中科院老科学家蜗居13平老破小?事情反(2)

来源:中国环境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11 08:49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:

【摘要】而更复杂的是央产公房中,还涉及中科院、公交集团、北京大学、卫星制造厂等十多家产权单位。 画面中头发花白的老人,挤在塞得满满当当的狭小房间

而更复杂的是央产公房中,还涉及中科院、公交集团、北京大学、卫星制造厂等十多家产权单位。

画面中头发花白的老人,挤在塞得满满当当的狭小房间里,连转身都费劲。

而这些房子属于80年代落实房改政策前的单位分房,产权属于中科院。

在大伙儿为老科学家报不公时,房叔扒了扒这个小区,发现事件背后可能并非如大家所想。

所以,我们可以从人口结构上看出,这样寸土寸金的老破小,已经逐渐成为中关村一带打工人的落脚处。

落实房改期间,中科院按照职称分房。

从视频里老科学家住的14平米面积来看,大概就是一个宿舍的面积。

而科源建成于1958年,但要说能在五几年就住进楼房的人,不用想,都知道绝对不一般。

这周末,房叔看到这样一个热搜:

而就因为这片棚户区,这个换乘站一直被卡着脖子。

还配有1万多平商品房,属于名校八一学校划片内学区房,可实现回款不低于10亿元。

科源小区常住人口5400人,有3200是外来流动人口。

但实际上,为什么说科源小区拆迁是难上加难,迟迟推进不了?

但如果借着舆论的力量,推动海淀区zf关注和介入,官方出资或者撮合第三方资本,结果就完全不同了。

而现在的科源小区,可能基于当时分的面积不够的情况拿来“补差价”,中科院职工依然享有使用权。

中科院老科学家,蜗居在中关村一带的13平老破小。

对于这件事,您还有哪些看法?欢迎评论区给房叔留言。

在一些片面的采访信息露出后,房叔猜测,这些老科研人员大概率想要中科院原地回迁。

为什么明星日赚208万,国足住着大豪宅,做出贡献的老科学家反而过得如此不堪?

地块离中关村一步之遥,还属于八一学校学区,位置杠杠的,区域均价也在11万/平米以上。

如果要拆改,这些原属产权单位就得出资负责。

实际上,这里头也只有这三栋特楼作为文物保护,经历过修缮。

首先就是,这个小区的产权问题太复杂了。

进一步说,一个天文学家即便不大富大贵,待遇真的会差到这种地步?

而老一代的科研人员,早已渐渐搬离了这里。

居民当然不愿意搬离这么好的位置,所以想要原地拆迁;但产权单位又拿不出原拆原建的资金。

一到下雨天,小区里还出现严重积水。

此外,开发企业的高收益也摆在那。

项目配有1.1万平地下商业,可以通过招商获取稳定收益;

小区里的13、14、15号楼更是被称为“特楼”,户型以四室一厅为主。

这个地块涉及两个国企产权的原职工宿舍,分别是北京电子控股子公司北京飞达电子和北京三建公司。

比如苏州街站一体化棚改项目。

不仅地段优秀,更是妥妥的学区房,所以房价也一直高居不下。

并且楼道里墙体破损发霉严重,还需要与人共用厨房和厕所,居住环境只能用恶劣形容。

比如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,像在中关村一带90年代黄庄小区、中关村小区等等,中科院开发的房子不在少数。

对于私有产权的房改房和商品房,需要与老住户协商出各方面都满意的拆迁补偿方案。

因为水管已经严重生锈,简单的维修已经处理不了。

这些没搬走的老学者,又是处于何种原因?

就在这样的13平小屋里,老科学和爱人竟然要两个人共同生活在这里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环境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hjkx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1/865.html

上一篇:第六届辽宁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沈阳举办
下一篇:光环境或影响新生儿大脑发育